拨不断·自叹鉴赏

原文

恰春朝,又秋宵。春花秋月何时了?花到三春颜色消,月过十五光明少。月残花落。

赏析

  此曲由叹时光流逝之迅疾而生“月残落”之深慨,抒发了一种老大无奈伤感情绪,自叹亦复叹人。春易逝,秋月无常,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。作者巧妙自然地借用李后主之《虞美人》词结合自己眼前的情与景,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人情世故的不平和不满之意,流露出他对仕途坎坷愤懑与悲哀之情。若就诗意看,无非如此,似不足誉扬。但就内容表现而言,此词有一种令人感到似浅似深,似熟似生的效果。浅者,是因为“诗里落,多少人红泪”,人们已经见得很多了。而月残落虽相似,各有心酸各有情。王和卿的这首小令从头到尾,春秋月一路写去,别无一点“人事”的描述,其意旨归趣显得含蓄不明,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似熟还生、似浅还深之感,并由此而生吟咏的兴趣、索解的心理

  若就律艺方面而言,这支小令六句六韵,由“春”、“秋”而衍“”、“月”,然后似轱辘蝉联而下,一脉贯通。曲中“春”字、“”字、“月”字各出现三次,“秋”字出现两次,春、秋、、月,反复吟唱,造成一种宛转流畅、回环往复之美。在全曲短短三十一字中,两用对偶,一为工对,一为流水对,整饬中又富于变化,显得和顺谐畅。同时用典自然浑化,若出己手,这一切却又使得它流光溢彩,具有了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。

 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王和卿,散曲作品并不多,既有滑稽调侃,粗俗嘲谑之,也有空灵之作,如这首小令。但无论哪类作品,皆颇具特色。其题材、格之多样,也可以说预示了元代散曲多元发展的端倪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