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宫春·会稽蓬莱阁怀古鉴赏

原文

秦望山头,看乱云急雨,倒立江湖。不知云者为雨,雨者云乎?长空万里,被西风变灭须臾。回首听月明天籁,人间万窍号呼。

谁向若耶溪上,倩美人西去,麋鹿姑苏?至今故国人望,一舸归欤。岁云暮矣,问何不鼓瑟吹竽?君不见王亭谢馆,冷烟寒树啼乌!

赏析

 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,通过写景抒情说理寓理于景,寓情于景。景、情、理浑融一体。“秦望头,看乱云急,倒立江湖。不知云者为者云乎?”开篇直截了当,写登高望远所见。“秦望”,因秦始皇南巡时曾登此大海,祭大禹,故名。“乱云急,倒立江湖。不知云者为者云乎?”乌云翻滚,暴如注,给人翻江倒海一样的感觉。一时烟茫茫一片,分不清哪个是云,哪个是。“乱”“急”“倒立”“不知”等词语写出了狂的骇人气势和壮观景象。“不知云者为者云乎”,语出《庄子·天运》:“云者为乎?者为云乎?”庄子的意思是云兴至乃自然之理,没有什么意志和力量的驱使。作者引用此语除了突出狂的凶猛气势外,也有狂自然现象这个意思。但是,老子说过“飘不终朝,骤不终日”,这不,刚才还是狂,现在天气就变成了“长空万里,被西变灭须臾。”这句承上,仍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,表意急转,作者的情绪也急转直下。刹那间西便把云吹散,露出了万里晴空。“回首听月明天籁,人间万窍号呼。“天籁”,自然界的音响,这里指。在明亮的月光下,回头听见,西在天空中呼啸而过,大地上无数的洞穴发出了尖厉的声音。这句从视觉写到听觉,表现了自然现象的复杂多变。纵观上片,好像作者只是为了表现狂这种自然现象,但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,不难发现作者有更深的用意在。作者借暴到云散收,月明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,暗示着抗金之路虽然看似曲折,但前途一片光明,广大民众的抗敌呼声如同夜空刮过的西,将会变成巨大的积极力量影响着时局朝着乐观方向发展。下片引用典故,以古喻今,影射现实告诫当局不要重蹈覆辙,应奋发有为。“谁向若耶溪上,倩美人西去,麇鹿姑苏?至今故国人望,一舸归欤。”这里用的是春秋时吴越争霸的故事。作者在这里用这个故事,强调的是吴国国王因为不图长远之计,耽于安乐而亡国。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应该引以为戒,不要重蹈吴国的覆辙,应该奋发作为,一国耻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者登高怀古,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、大禹,也不是越王勾践,而竟是范蠡。这是因为范蠡忠贞不二,具有文韬武略,曾提出许多报仇耻之策,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。辛弃疾和范蠡,条件相当,但境遇悬殊,范蠡功成名就,而自己壮志难酬,两相比较,作者不由伤感痛心,情绪低落,引出下句“岁云暮矣,问何不鼓瑟吹竽?”作为答句,引出最后一句“君不见、王亭谢馆,冷烟寒树啼乌!”难道你没有看见,像王亭谢馆那些当年的行乐之地,现在已是一片萧条冷落,烟雾笼罩着秋天的树木,乌鸦在悲凉地叫着!作者的无奈伤感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这是一首登临览景而咏史怀古之词。上片写登蓬莱阁所见壮丽景,极具变化倏忽之致。下片怀想西施旧事,对此作者流露出同情敬仰之意。“岁云暮矣”以下,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所采取的及时行乐的思想。全词情调统一于自然与人事的变幻,使人产生无常之感。特别多引用庄子玄妙之句,使这一特点显得更为突出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