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冶

李冶(?---公元784年),字季兰(《太平广记》中作“秀兰”)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,后为女道士,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[1] 。晚年被召入宫中,至公元784年,因曾上诗叛将朱泚,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。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,多酬赠谴怀之作。宋人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《李季兰集》一卷,今已失传,仅存诗十六首。 李冶的诗文(21篇)

()

主要成就

  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,多酬赠谴怀之作。刘长卿对她的诗极其赞赏,称她为“女中诗豪”。高仲武评论说:“士有百行,女唯四德。季兰则不然。形器既雄,诗意亦荡。自鲍照以下,罕有其伦。”又说她“上比班姬(婕妤)则不足,下比韩英(兰英)则有余。不以迟暮,亦一俊妪。”

  她与薛涛、鱼玄机、刘采春一起,被人称为“唐代四大女诗人”。宋人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《李季兰集》一卷,今已失传,仅存诗十六首。清人汪如藻在修编《四库全书》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藏书中也有《薛涛李冶诗集》二卷。

人物生平

  李冶容貌俊美,天赋极高,从小就显露诗才,六岁那年,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: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。”“架却”,谐音“嫁却”。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: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,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。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(原文:季兰五六岁时,其父抱于庭,令咏蔷薇云云。父恚曰:“必失行妇也。”后竟如其言)。

  长大后出家为女道士的她依然神情潇洒,专心翰墨,生性浪漫,爱作雅谑,加及她又善弹琴,尤工格律。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,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。她还与朱放、韩揆、阎伯钧、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。她的《寄朱放》、《送阎二十六赴剡县》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,坦然男女社交,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。

  唐朝天宝年间,唐玄宗闻知她的诗才,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,那时,她已进入暮年,正栖身著名的都广陵。接旨后,只得应命北上。她有七律《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》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以为“其详词意,不类冶作”,似乎缺乏根据。

离人无语月无声,明月有光人有情。

别后相思人似月,云间水上到层城。

()

至近至远东西,至深至浅清溪。

至高至明日月,至亲至疏夫妻。

()

尺素如残雪,结为双鲤鱼。欲知心里事,看取腹中书。

()

心远浮云知不还,心云并在有无间。

狂风何事相摇荡,吹向南山复北山。

()

昔去繁霜月,今来苦雾时。相逢仍卧病,欲语泪先垂。

强劝陶家酒,还吟谢客诗。偶然成一醉,此外更何之。

()

无事乌程县,蹉跎岁月馀。不知芸阁吏,寂寞竟何如。

远水浮仙棹,寒星伴使车。因过大雷岸,莫忘八行书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