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晴晚望

雪晴晚望朗读

倚杖望晴雪,溪云几万重。

樵人归白屋,寒日下危峰。

野火烧冈草,断烟生石松。

却回山寺路,闻打暮天钟。

译文

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,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。

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,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。

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,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。

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,远远地,听见了悠扬的暮钟。

注释

白屋:以白茅覆盖的屋,贫者所居。

危峰:高耸的山峰。

石松:石崖上的松树。

却回:返回。

暮天钟: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。

雪晴晚望创作背景

  作者贾岛公元816年长安应举落第,次年与  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。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洪.中国古代诗歌精译.北京市:朝华出版社,1993年:464页

2、《唐代大诗人故事集》编委会.唐代大诗人故事集 诗囚·贾岛.武汉市: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2年:130-134页

  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,但写得独行踽踽,空寒寂,表现出清冷的诗

 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。诗中有,有晴,有晚,有望,画面就在“望”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。

  起笔即点出“望”字。薄暮时分,霁天晴,诗人乘兴出游,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。远近水,显得更加秀丽素洁。极目遥天,在夕阳斜照下,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,幻化多姿,几乎多至“万重”。

  “樵人归白屋,寒日下危峰”,“归”、“下”二字勾勒出间的生气和动态。在遍皑皑白中,有采樵人沿着隐隐现出的一线羊肠小道,缓缓下,回到白覆盖下的茅舍。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、含欲下的夕阳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。樵人初归白屋,寒日欲下危峰,在动静光色的摹写中,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的那种清冷。

 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。那边是“野火烧冈草,断烟生石松”。远处冈上,野草正在燃烧。劲松郁郁苍苍,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,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。“野火”、“断烟”是一联远景,它一明一暗,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。“冈草”貌似枯弱,而生命力特别旺盛,“野火”也不能烧尽。“石松”坚操劲节,形象高大纯洁,“断烟”也不遮掩。

  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美景,夜幕渐渐降临,不能再盘桓延伫了。“却回寺路,闻打暮天钟”,在这充满野情趣的诗境中,骋目娱怀的归途上,诗人清晰地听到寺响起清越的钟声,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。这一收笔,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。作者贾岛少年为僧,后虽还俗,但屡试不第,仕途偃蹇,此时在落第之后,栖身荒古寺,暮游之余,恍如倦归巢,听到寺晚钟,禁不住心潮澎湃。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,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”(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),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。

  就在写这首诗的圭峰草堂寺里,贾岛曾写过一首《送无可上人》,为无可南游庐西林寺赠别,最后二句云:“终有烟霞约,天台作近邻。”尽管此后贾岛并未去天台再度为僧,与无可结近邻,但在写诗当时,是起过这种念头的。这应是“闻打暮天钟”一语含义的绝好参证。同时,作者在那首诗“独行潭底影,数息树边身”之下自注云:“二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知音如不赏,归卧故秋。”这几句在表现苦吟孤傲之中也明言有“归卧故”的思想

  “闻打暮天钟”作为诗的尾声,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。前六句逶迤写来,景色全是静谧的,是望景。七句一转,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,由视觉转到了听觉。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,而且钟鸣谷应,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,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,活泼泼的局面。读完末句,回味全诗,总觉绘色绘声,余韵无穷。

贾岛

贾岛(779~843年),字浪(阆)仙,唐代诗人。汉族,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。早年出家为僧,号无本。自号“碣石山人”。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,贾岛做诗发牢骚,被韩愈发现其才华。后受教于韩愈,并还俗参加科举,但累举不中第。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,贬做长江主簿。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,未任病逝。 ...

贾岛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煌煌桴鼓引双旌,道是天孙大礼成。金镜南飞光欲半,银潢西去寂无声。

佳期一夕人谁见,别思千年恨未平。最怪河东五星丽,应嫌抱拙要中更。

()

阴云留过客,携雨到柴门。杯酒谋邻叟,园蔬乞近村。

深灯连曙柝,幽梦绕山樊。自古唯萧索,方知重友伦。

()

空庭惟落叶,闭户见秋山。雉堞连云暗,溪流抱郭湾。

白衣人寂寞,黄菊色斑斓。徒有{罒羊}门役,登登版筑间。

()

漭沆连沧海,风吹一叶轻。村从波际出,草逼浪痕生。

地阔无山影,天空有雁鸣。最怜釜底处,何日奏平成?

()

红衣落尽翠盘倾,浣我清波一鉴明。说与儿童须摘尽,莫留馀叶引秋声。

()

秋叶战危树,不雨已萧飒。颓云忽冱夜,阶蛩助繁沓。

水灯燄人影,息梦坐禅榻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