蝶恋花·两岸月桥花半吐

蝶恋花·两岸月桥花半吐朗读

两岸月桥花半吐。红透肌香,暗把游人误。尽道武陵溪上路。不知迷入江南去。

先自冰霜真态度。何事枝头,点点胭脂污。莫是东君嫌淡素。问花花又娇无语。

译文

拱桥两岸红梅花儿刚刚绽放,露出鲜红的花瓣,散发着沁人心肺的清香。不知不觉地将游人误导,产生出许多幻想。自以为走进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,却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红梅之乡。

梅花啊,你本应是冰清玉洁的素装,为何却在枝头把胭脂涂上?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欢清淡,才为你化上这般浓艳的红妆?红梅默默不作回答,只是一副娇羞可人的模样。

注释

红透肌香,暗把游人误:指梅花鲜红芬芳,让游人留恋不已,以致迷失道路。

武陵溪:即晋人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所载的桃花源。

态度:举止风度。

何事枝头,点点胭脂污:意为梅花原本素白,充满傲霜之态,现在却为何被脂粉污染?

莫是东君嫌淡素: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过素雅,所以为它染上脂粉?东君:日神,一说司春之神。

  这是一首礼赞梅的词作。  

  词的上片赞颂的迷人之姿。首句入笔捉题,直截了当地写梅“两岸月桥半吐。”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已经绽蕾半开。紧接着直接写梅半吐的韵和游人对梅的迷恋。那半开的梅通体红透,香气四溢。“肌香”二字以美人暗喻梅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。正是梅这绝代彩,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。一个“暗”字、一个“误”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的神态写足。以下二句“尽道武陵溪上路,不知迷入江南去”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《桃源记》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、忘情迷途的典故,反衬江南的迷人姿。此二句是说人人尽说那“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”(《桃源记》)的武陵溪畔桃林的美丽,却不知这梅半吐的江南景的迷人。对比之下,更突出这江南桥畔梅的美丽,表现了主人公爱梅的情感。  

  如果说上片从色艳香浓的外部面貌来礼赞梅的话,那么,下片则是从凌霜傲的内在品质颂扬。  过片“先自冰霜真态度”一句,赞扬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。“争先”二字突出梅不畏严寒霜精神,“态度”即姿态品格。紧接着词人用一设问:“何事枝头,点点胭脂污?莫是东君嫌淡素?”意思是:“梅为何在冰霜严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红艳去点染枝头?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凋零,色彩过于单调之故?”东君即司春之神。这一设问实质上旨在突出梅凌霜傲的高亮节,颂扬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。煞尾句“问又娇无语”再度褒扬那娇艳的梅,毫不炫耀自己,默默地装点人间春色。  

  古之人咏梅词极多,但大多从其冷艳着眼,抒发词人寂寞的情感。如陆游的《卜算子·咏梅》、姜夔的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等等。在他们的笔下,梅是一个“寂寞开无主”、“此幽独”的孤芳自赏的形象。而真德秀却能别出蹊径,一扫大多咏梅词人失意孤寂的怨艾,对梅绰约迷人的韵作了热情的描摹,对梅凌霜傲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扬。词的氛围热烈,格调高亢。词人真德秀幼即聪慧异常,四岁诵书,过目成诵。十五丧父,依赖寡母力贫教养,又得同郡人相助,才得以入学中举。宋理宗时官历泉州、福州知府,入为翰林学士,拜参知政事。他为人正直,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,皆布惠政,廉声卓著。其学以朱熹为宗,提倡正学,与权奸韩侂胄伪学对抗,使正学得以复明。古代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,由于作者艰苦修身进学、勤政为民、正直不阿的身世和为人,他对梅的高亮节进行满腔热情的礼赞,作品也显现出积极亢奋、开朗明快的格调。

真德秀

真德秀字景元,后更为希元,福建浦城(今浦城县晋阳镇人)本姓慎,因避孝宗讳改姓真。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(1178年),卒于未理宗端平二年(1235年)。真德秀是南宋后期与魏了翁齐名的一位著名理学家,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,他同魏了翁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。 ...

真德秀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日抹平山红。

()

尹京便可继翁归,暂向符离一马麾。

善抚新边千里肃,复还旧治九重知。

()

所性常存存,危者惟人心。

子才秀吾宗,一歕凡马喑。

()

明霞烂且都,雨歇霁霄铺。万国楼台莫,孤村烟火晡。

波鳞销琥珀,海色上珊瑚。一抹须弥翠,胭脂月镜孤。

()
戴梓

瓜藤墙外接陂陀,薜荔为居面碧波。一卷正当风里读,蓼花秋浦下渔歌。

()

勋业竟何许,日日倚危楼。天风吹动襟袖,身世一轻鸥。山际云收云合,沙际舟来舟去,野意已先秋。很石痴顽甚,不省古今愁。郗兵强,韩舰整,说徐州。但怜吾衰久矣,此事恐悠悠。欲破诸公磊块,且倩一杯浇酹,休要问更筹。星斗阑干角,手摘莫惊不。

()